先說在前頭,這是一篇窮盡筆者洪荒之力,在理性所及的範圍內,用最樂觀、積極、正面的角度來寫的開季分析,畢竟對於筆者來說,對於這隻的公牛隊,尤其是管理階層這幾年來的決策,有太多想要批評的點;但又怕批評太多,不像是開季分析,反而像是在緬懷過去逝去的美好,給人一種輸不起、非常不錄的感覺,但我真的不是那個意思…;好啦,言歸正傳,必須先很老實地說,這篇的論述會非常缺乏數據佐證,一來是前幾季的公牛跟這季的公牛,可能幾乎缺乏任何可類比之處,而陣中球員不是還在成長期,就是角色會有大幅變化,二來就是基於上述的理由,加上筆者上季缺乏長期數據追蹤,所以不認為自己能夠有太好的數據判讀跟分析內容,還請各位見諒,姑且容忍筆者偶爾靠著靈性寫作,不過抄襲別人翻譯然後說叫做引用這種靈性我是沒有天份。(關於公牛隊內衝突的突發事件,為保持文章完整性,加在最後一段)
◎季外異動表(照時間順序,短期合約進出不納入)
離隊或交易出去 | 入隊或續約 |
‧Jimmy Butler(交易到灰狼) ‧Justin Patton(交易到灰狼第16順位選到) ‧Jordan Bell(交易到勇士第38順位,原本國王首輪因保護變成第二輪) ‧Rajon Rondo(不執行第二年合約,現在到鵜鶘) ‧Isaiah Cannan(不執行第二年合約,現在到火箭) ‧Dwyane Wade(買斷合約,現在到騎士) | ‧Kris Dunn(從灰狼交易來) ‧Zach Lavine(從灰狼交易來) ‧Lauri Markkanen(從灰狼交易來第7順位,選秀選到) ‧Christian Felicio(續約4年3200萬) ‧Justin Holiday(原尼克,簽2年900萬) ‧Dwyane Nwaba(原湖人,從waiver中claim合約) ‧Antonio Blakeney(夏季聯賽,雙向合約) ‧Ryan Arcidiacano(發展聯盟,雙向合約) ‧Quincy Pondexter(從鵜鶘交易來) ‧Kay Felder(原老鷹,從waiver中claim合約) |
一、后羿伯無可推卸的最後一搏?
Hoiberg在過去兩季的執教,呈現出來的無力感就毋庸筆者多加贅述,但即便是非常支持Tom Thibodeau執教公牛時期的球迷如筆者我,也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在過去兩季公牛給予Hoiberg的陣容,對於一個想要積極引入新的進攻體系的新教頭來說,並不友善;有沒有能力去將手上的材料去炒成一盤好菜,是一件事情,但有沒有給予教練適合的材料,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Hoiberg執教的第一年,遇到了Derrick Rose跟Jimmy Butler的拉鋸,還外加Pau Gasol在不動到他禁區球權的堅持下保持中立,光是調和先發陣容的這三個打球路線就夠頭大,開季初想要以Nikola Mirotic為主,嘗試一下所謂的Hoiball,很快地就被迫整盤放棄了;第二年,清掉了Rose跟Joakim Noah,結果找來球風跟Hoiberg被認為要導入的體系大相逕庭,同時都深具個人風格跟聲望的Wade、Rondo,結果公牛整季下來也一直沒能整合出一套有效的進攻模式。
[embedded content]
而這一季,公牛制服組總算給了他一盤符合他風格的菜,控球後衛位置上有較偏向雙能衛的Jerian Grant,防守見長適合快速反擊的Dunn,還有…Cameron Payne;側翼上有具備強大運動能力跟得分嗅覺的Lavine,防守起家但具備不錯球賽智慧跟跳投能力的Holiday,然後外線出手不猶豫、開始發展一些組織能力的Denzel Valentine;鋒線上有技巧較為基本紮實但解讀球賽能力不錯的Paul Zipser,然後筆者認為進攻天賦一直被錯用的Mirotic;禁區組合更是有一身紮實功夫包含中距離跟勾射的Robin Lopez,選進來後在歐錦賽大放異彩、至少具備外線手感的Markkanen,有機動力跟定點外線投射的Bobby Portis,擋拆跟空手走位觀念不錯、防守上觀念優秀的Felicio。
上述關於球風的形容詞,都只是相對來說,請不要因此誤解公牛存在著許多已經被開發出來的天才或天賦,但至少肯定的一點是,這個陣容的確是Hoiberg執教以來最適合展現他的體系的陣容;而從熱身賽迄今(此段落筆時為例行賽第三戰打完)公牛的表現來看,即便陣容中進攻天賦最高的Markkanen跟Lavine還未能參戰,但是公牛加快進攻節奏、沒有長時間持球者打出來的球賽風格,確實跟Hoiberg當初剛執掌公牛時,大家期待他所帶出的球風頗為類似─但這終究只是熱身賽,各隊的主力輪替沒有吃滿上場時間、防守強度也還在調整,更沒有針對性的防守策略。
回到這段的結論,除了在球員個人部門的養成之外,我會從下面兩個團隊數據來評斷Hoiberg這季的執教,是否有重新幫公牛建立起新的球風:
1、兩分球出手的質:
大概可以想見公牛這季的三分出手會佔非常重的比例,但是三分出手多,有些時候是製造出來的三分出手機會,有些時候是因為你缺乏破壞對手防守陣型的攻擊能力,到最後只好出手距離越拉越遠;前者會是我們樂見所建立起來的進攻體系,而後者則非,用來區別的一個好方法就是看你兩分球出手的內容,如果你在大量三分出手的同時,兩分球出手的質,包含出手距離(當然以集中禁區為佳)、類型(如果是跳投希望是傳導出來的catch and shot)都呈現很健康的分布,即便命中率可能因為球員本身的條件跟成熟度仍有所不足,那也可以接受。
2、防守籃板率:
我可以接受公牛的球員因為經驗不足,即便很有防守態度、但是仍然被對手玩假的,導致對手的得分效率或投籃命中率反應不出來球員們對防守的投入,但是防守籃板這個環節,就是非常能夠體現防守意志跟集中力的一個項目;如果這季公牛在攻防節奏看來想必加快的情況下,還能夠維持很不錯的防守籃板率,那代表公牛可能的快節奏,是在全員有效地在防守端確認籃板後,透過快速的推進、傳導跟拖車所導致的,而非偷懶式地偷跑。
而如果Hoiberg能在上述兩項數據上有不錯的表現,就一定程度代表他有確實地植入了自己的體系,同時也某些程度說明前兩季有其所無力控制的因素,那麼除非在球員發展的項目上有很大的不足,不然他其實蠻有機會保住教練職位。
二、在J之後,我們換來的K、L、M代表什麼?
from NBA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zHer2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