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火箭隊最近三場球賽,你以「7秒進攻」為主,可以探討出什麼?假如要打7秒進攻,球隊需具備什麼條件?在即將建構籃球隊的過程,期望由數據解讀出,可以讓我們學習的訊息,是最近撰文的出發點;更期望球迷可給予我們鼓勵、提供不同意見,讓我們幹籃球教練的「日以繼夜」進步呀!
『對戰馬刺、爵士7秒、10秒進攻比較』
從美國時間12月16日火箭對戰馬刺,到今天火箭對戰爵士隊的三項數據比較,如下表:
總出手次數 | 7秒鐘以內出手(比例) | 10秒鐘以內出手 比例 | |
對戰馬刺 | 91次 | 39次 (42.86%) | 51次 (56.04%) |
對戰爵士 | 77次 | 26次 (33.76%) | 37次 (48.05%) |
差異(減少) | 14次 | 13次 (9.0%) | 14次 (7.99%) |
從上表可看出端倪是,經過二天休息,然後「全力備戰強敵馬刺」的火箭,總出手數高達91次,高於11月14日的二天前對戰黃蜂88次,更是高於4天打第三場的對戰爵士之77次,高出的次數多達14次之多;你從這個數據差異中,獲得什麼訊息?
然後以「7秒鐘以內攻擊」比較,對戰馬刺時的火箭隊,7秒鐘以內出手有39次之多,佔總出手次數的42.86%;反觀四天打第三戰的對戰爵士時的今天,火箭隊在7秒鐘以內出手攻擊才26次而已,佔今天總出手次數的77次的33.76%;對比日前對戰馬刺,有13次的9.0%差異,你由此看到什麼訊息?是背靠背的體力衰退嗎?
最後此部份比較,火箭隊的10秒鐘以內出手攻擊討論,對戰馬刺高達51次,佔總出手次數91次的56.04%;這意謂火箭隊對戰馬刺時,超過一半的攻擊都是在10秒鐘以內完成,你從數據中獲得什麼訊息?面對主要強敵要精銳盡出嗎?
再看四天打三場球賽的火箭對戰爵士,10秒鐘以內出手的次數比例,就佔總出手次數的48.05%,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你認為有什麼問題可以由數據呈現出來的訊息?
『什麼樣球隊具備7秒鐘進攻?』
和幾個籃球教練討論出,構成7秒進攻幾項「基本條件」是:
一、充沛體能:單就跑出空檔、跑出空檔還能夠維持穩定的攻擊等,這個體能毫無疑問是首要之務;這裡包括後續討論的,沒有體能根本不可能製造出,好的防守與抄截等構成快攻要素。
二、基本攻籃技術:假如缺乏攻籃的基本技術,就算擁有體能跑出空檔,儘管隊友也能傳導球,多數結果還是難以進球得分;就像鄭錦和教授一直告訴高師大與宜蘭高中男籃等籃球隊一樣的事,怎麼樣把球弄進籃框,才是最重要的。
三、密不透風防守:從火箭隊的個人防守,球迷可以發現防守沒有出現漏洞,包括幫忙防守、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的補位等,才能產生不少的抄截,進而輕快去進攻;其實也包含堅強不破的防守籃板球,也是構成快速轉換快攻的基本要件。看火箭隊都是由抄截與防守籃板球情形下,才有辦法進行7秒進攻可知,防守是王道;再看火箭隊James Harden不再是監視器一台,你可以瞭解,防守與7秒進攻是密不可分呀。
四、合理統一觀念:沒有團隊統整觀念,球隊絕對難以施行,7秒進攻;教練的要求與教育、球員腳踏實地鍛鍊體能與跑位、球員能夠勤練基本技戰術、球員願意去防守與搶籃板球、球員願意多傳導球與做苦工掩護等等,這些合理又統一的觀念,才是構成7秒鐘進攻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教練提問:臺灣的快打戰術打不好,最重要關鍵是什麼?體能與攻籃技術呀;尤其,像臺灣很多球隊的3分球投籃命中率只有12%,更甚3分球投籃是個位數命中率,這根本不能打這種戰術呀!
from NBA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BKyZL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