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MLB@運動視界Sports Vision 那些本季上演大驚奇、冬天簽下大合約的後援投手們(下)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灌溉支持

level JK47 | 2017/12/27 | 人氣 115

在這個以兩篇為單位的系列文中,我在上篇已經寫過了今年六位上演大驚奇、冬天又成功進入自由市場簽下大合約的救援投手中的四位;包括大都會簽下的Anthony Swarzak(兩年1400萬)、費城人簽下的Pat Neshek、Tommy Hunter(都是兩年1600萬)、以及太空人新同學Joe Smith(兩年1500萬)。礙於篇幅限制,我把另外兩位合約更貴、但品質也更出色的救援投手 — 小熊隊花兩年2100萬簽下的Brandon Morrow、遊騎兵用三年2800萬簽下的Mike Minor — 擺在這篇文章中。如果你有興趣研究上面提到的另外四人,歡迎點進文章連結參閱;在這邊,我們就先來談Morrow和Minor。

Divisional Round - Arizona Diamondbacks v Los Angeles Dodgers - Game One

Brandon Morrow

談到Morrow,我們就不能不談下面這張圖:

2010年後單季直球均速從未大於95.1英哩的Morrow,本季球速呈現爆炸性成長 — 那顆用量近六成的四縫線速球,今年擁有高達97.8英哩的均速。大躍進的球路威力馬上就回饋在成績上 — 以下是他生涯逐年讓打者追打壞球的機率(O-Swing%)、揮空率(SwStr%)的漲跌變化:

暴增的揮空率搭配始終如一的優秀控球,讓Morrow這季以後援身分投出生涯新高的29.1%三振率、24.1%的三振率減保送率:

除此之外,本季Morrow在例行賽甚至一支全壘打都沒被敲 — 這讓他在今年主投的43.2局中,寫下50ERA-、37FIP-、68xFIP- 的鬼神成績;如果你有興趣想知道,後兩項進階數據都是Morrow職涯單季最佳的表現:

雖然明年邁入33歲,但Morrow的球路威力(速球均速排今年投滿40局的投手中第13快)、本季大爆發的成績(24.1%三振率減保送率排聯盟前30、50ERA- 排第15、37FIP- 排第三)、甚至是季後賽15戰上14場,表現卻仍有一定水準(95ERA-)的精湛演出,都讓牛棚短兵缺將、亟欲補強的小熊甘願掏出千萬年薪,挖走這位原屬道奇隊的後援大將。不過,雖然健康、大回春版本的Morrow的超強壓制力無庸置疑 — 只要他的健康狀況無虞,投球威力絕對是後援之最 — 但偏偏豐富的傷病史正是Morrow最大的疑慮。關於這點,本站專欄作家Brownson寫了一篇很精彩的分析文,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閱。

League Championship Series - Los Angeles Dodgers v Chicago Cubs - Game Three

今年賽季,Morrow合計在3A、大聯盟和季後賽投了79場球、吃下76.1局;而他去年在各層級加總也投了64局 — 這都還沒算進春訓的工作量。Brownson在他的文章中,不斷指出Morrow有著生涯大大小小的驚人傷痛史。以下是他文章的部分內容:

Morrow這輩子最大的朋友大概就是傷病了。除了早期的糖尿病之外,他身體上的小毛病在進了職棒後就沒少過。從2012年開始,他的傷病史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可怕。連三年都有進過60日傷兵名單的紀錄,至13年後,單季投球局數再也不超過55局,球威與三振數也越來越弱。到了2016年,他在聖地牙哥教士的每九局三振人數(4.5)三振率(11.8%)都是單季最低紀錄。

除了投球上的手傷,以下都是他曾有過的病痛:手臂發炎、斜腹肌拉傷、橈動脈神經壓迫、食指腱鞘拉傷、肩關節炎,去年在開刀後還染上了溪谷熱。完成肩膀手術時,他瘦了10磅,得了溪谷熱,他又瘦了15磅。這樣的身體,他在大聯盟的路途還走得下去嗎?

除了驚人的傷痛史、偏高(33歲)的年紀,前述提到的驚人工作量,Brownson也有相關說明:

Fangraphs作家Eno Sarris在他的文章中針對救援投手的出賽頻率提出疲勞指數(Fatigue Units,參酌投手在單一季後賽中的登板次數、平均休息天數、連續上場次數與投球數綜合評比而成),Brandon Morrow的2017年季後賽疲勞指數高達過去十年所有投手的第一名(3.8);榜上的其他21位救援投手,在該年季後賽後的隔一個完整賽季,投球局數下降的人有19人!

對小熊來說,這明顯是一筆高報酬、但風險也非常高的買賣。如果Morrow能健康吃下50~60局,以他逼進優質終結者的身手來說,年薪10M根本是小菜一碟、甚至遠低於市場行情 — 而這顯然也是小熊隊簽下他時所打的算盤。但他過去兩年合計超過140局的投球、本季甚至出賽近80場、季後賽更幾乎場場都上;考量他本身就是一個傷痛史驚人、被貼上無數「玻璃屬性」標籤的投手,這筆投資顯然有血本無歸的風險。就如Brownson文章最後的結論所言,該如何嚴格控管其工作量、好好照護他的健康,是未來兩年小熊隊的重要課題。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BZq1L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