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man | 2018/01/20 | 人氣 227
在上一篇本蝙分析了雙城牛棚補強計畫以及「神射手」Fernando Rodney合約分析,當然,只補強Rodney是不夠的(而且他在冬季聯盟的表現不太好),自2010年後首次搭上季後賽列車,不可能錯過更上層樓的機會,分別簽下了Addison Reed與Zach Duke,可謂牛棚大補丸,也為今年美聯中區增添一些火花。
雙城隊目前的狀況在補強Fernando Rodney篇有提到:
雙城牛棚
在2017球季,雙城牛棚的表現只有聯盟後段班的水準,合計繳出2.2WAR排在聯盟22名,4.50 FIP也排在倒數第八,不過蠻有趣的是在交易掉終結者Kintzler之後,牛棚在下半季的表現還更優於上半季,下半季算是差強人意,大約在聯盟中段的成績,其中Matt Belisle, Trevor Hildenberger, Taylor Rogers是牛棚的中流砥柱,以下是他們下半季的成績:
球員 IP FIP- K-BB% wOBA Matt Belisle 26.1 69 25.8% .194 Trevor Hildenberger 33.2 73 23.9% .286 Taylor Rogers 22.0 108 10% .337 (FIP- 以100為聯盟平均,數字越小越優異,wOBA在2017聯盟平均為 .329)
Rogers雖然成績看起來比較平庸一些,但左投的他比較常被當成一人左使用,小樣本的數字變化會比較大,對左打的 wOBA也低到.249,不愧他在教練心目中的地位。目前確定的是Hildenberger跟Rogers今年會繼續在雙城牛棚效力;至於Belisle,雖然下半季扛起終結者大任,但在雙城隊已經補強牛棚的情況下,可能不會再續簽回來。(目前沒看到消息,雙城應會以補強先發輪值為優先)
那麼不續簽Belisle的原因,跟本篇要討論的Addison Reed就有蠻大的關係。
雙城隊以2年16.75M的代價簽下Reed,就本蝙來看這是一筆非常划算的簽約,根據MLBTR的預測,Reed是有望獲的4年以上平均9M左右的薪資,當然,本季各隊在自由市場都相當節制的情況下,比起預期稍低是可以理解,但如果連Jake McGee都能拿到三年合約,才剛滿29歲的Reed只簽兩年平均不到9M,對雙城來說就是一筆不錯的投資了。
雖然季中被交易到紅襪之後的表現只算差強人意,FIP 4.60和暴增到20.8%的HR/FB讓人不禁捏把冷汗,但生涯FIP- 78(比聯盟平均優22%)的穩定表現,加上生涯只有一季BB/9大於三的他,這兩季更是降到2以下的水準,此外,生涯K/9值高達9.5的強力表現可以大幅提升雙城隊倒數的三振能力(7.66 K/9在聯盟排29名)。
Reed除了在數字上的優異外,相較於之前簽下不錯合約的Mike Minor和Brandon Morrow,Reed更有關門的經驗,今年在大都會期間就有19次救援成功,在白襪跟響尾蛇三季更有合計101次的救援成功,如果Rodney有什麼不穩,隨時都能補上終結者大位。
Reed比起當今強力後援,只有均速92.3mph的速球,但速球卻有聯盟後援第六高的揮空率,而且對左右打都有成效,均速85mph的滑球雖然揮空率低於平均,卻能創造大量的滾地球,特別是面對右打的時候,在全壘打滿天飛的時代,將球控制在地上絕對是不錯的選擇,何況雙城的內野手守備在各自守位都有聯盟中上的水平。
說完優點,來分析Reed有什麼風險,自生涯第一個完整球季以來,每季投球皆超過55局,近兩年更都突破單季76局,2017球季出賽局數「只」排在聯盟後援第16,但出賽場次是第二多的77場,穩健的出賽場次,可以說明健康狀況良好,不過隱憂就在於年年下降的直球均速,從剛上大聯盟的95.5mph降到上述提到92.3mph,手臂終究是消耗品,如此頻繁的出賽,會不會造成傷病狀況是很難斷定的。
此外,下半季的爆炸可能比想像中更嚴重,除了攀升的全壘打率,控球也失準27局就送出9次保送,下半季的xwOBA(預期上壘加權指數)扣掉wOBA(上壘加權指數)達0.052(聯盟平均為-0.013),可以看出下半季慘淡的成績竟然還是好運下的成果,如果他不能解決下半季控球與全壘打的問題,這筆簽約看起來會非常危險。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Dl1SM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