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即將結束,往年的這個時候,自由球員簽約大多已塵埃落定,球團方的任務轉而在市場上找尋亟欲東山再起的老將,給予小聯盟合約附帶春訓邀請,試圖為 25 人名單之外的戰力填補深度;球員方則積極備戰,結束放假模式開始投入體能訓練,為即將來到的春訓做足準備。
然而,直到目前為止,仍有 104 位去年在大聯盟有出賽紀錄的球員,至今仍未找到新東家,包括 Eric Hosmer、J.D. Martinez、Lorenzo Cain、達比修有、Jake Arrieta、Alex Cobb 等人...,其中又以著名經紀人 Scott Boras 旗下的客戶受影響程度最大。向來敢話敢言也敢做的 Boras,在賽季之初便放話要幫 Hosmer、Martinez 兩位本季最大牌的球員爭取近兩億美金的大合約。然而時間過去,檯面上積極爭取 Hosmer 的隊伍僅有教士、皇家,Martinez 更是只有紅襪表態,競爭者少的情況之下難以拉抬市場行情,目前收到的報價僅有 Boras 對外放話的一半值。
(Boras 除了談判功夫一流,私底下也相當照顧自家球員,更不時為非自家客戶的權益發聲。JONATHAN NEWTON/GETTY IMAGES)
為什麼?球員需要解釋、球迷也需要解釋。從前被稱作邪惡帝國的洋基、道奇,為何今年冬天不灑錢了,還尋求壓低團隊薪資?向來被戲稱「盤子」(即凱子之意),浮濫端出大約的天使、老虎等隊,也為何變得如此保守?要以一概論是不可能的,因此筆者將會從多點切入,試圖解釋事態發展至今的多重因果關係。
一、史上最盛大球員市場與豪華稅
眾所皆知,明年(2019)將會是自由球員制度實施以來,數一數二罕見豪華的陣容:Bryce Harper、Manny Machado、Josh Donaldson、Clayton Kershaw、Dallas Keuchel 等 MVP、賽揚獎等級的球員,將會在同一時間點一起投奔自由市場,如此也限縮了今年花錢買人的力道。
(Photo: Brad Mills, USA TODAY Sports)
此外,2016 年底通過的新版 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勞資集體協議)大大加強了對超出薪資上限球隊的處罰。以下是處罰內容:
豪華稅 | 首次處罰 | 第二次處罰 | 第三次以後處罰 |
超過薪資上限 <20M | Δ20% | Δ30% | Δ50% |
超過薪資上限 20~40M | Δ20% + Δ12.5% | Δ30% + Δ12% | Δ50% + Δ12% |
超過薪資上限 >40M | Δ20% + Δ42.5% | Δ30% + Δ45% | Δ50% + Δ45% |
(Δ 為 delta,意即針對超出之邊際金額課以比例懲罰。假若一隊於 2018 賽季開銷 2.5 億美元而首次超出上限,其得為超出薪資上限之 5500 萬繳納 20%,相當於 1100 萬的豪華稅。此外由於超出幅度 > 40M,須就大幅超支的 1500 萬再繳納 42.5 %,相當於 637.5 萬的豪華稅。則該隊共需上繳 1737.5 萬美元,合併稅率約為 31.6 %。)
薪資上限(軟上限)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Tax Threshold(美元) | 1.95 億 | 1.97 億 | 2.06 億 | 2.08 億 | 2.10 億 |
選秀權處罰 | 處罰內容 |
超過薪資上限 >40M | 球隊於規則四選秀的順位將會向後 10 位; 倘若球隊擁有前六順位,則會針對次高選秀順位做出處罰。 |
此版的勞資協議有兩項新創舉,首先是對大幅超支的球隊再課以高單位的邊際稅率,更加抑制超級豪門球隊,此外也針對每年六月舉行的規則四選秀罰以順位,剝奪強隊拿到大物新秀的可能性。儘管仍沒有仿效 NBA 實施硬上限,但處罰力道之重確實嚇阻了願不顧一切梭哈的球隊。
這也是為何洋基今年積極運作為清除 Chase Headley、Starlin Castro 兩人的合約,並很克制地只補強了 Gincarlo Stanton 與簽回 CC Sabathia;而道奇也送走 Adrian Gonzalez、Scott Kazmir、Brandon McCarthy 三位明年將佔據 51M 薪資空間的老將。要知道,洋基已經連續繳了 15 季的豪華稅,道奇則是大幅超過上限,倘若今年沒有「重置」,待明年真正要灑錢的時刻,反而會因此而綁手綁腳。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DpabG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