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47 | 2018/01/29 | 人氣 210
分別透過簽約和交易,釀酒人隊前幾天一口氣買進了兩位明星級外野手Lorenzo Cain、Christian Yelich;為了取得他們未來五年的時光,總計付出近140M美金、外加Lewis Brinson和Monte Harrison兩位百大新秀、以及另外兩位潛力選手Isan Diaz、Jordan Yamamoto。我在前面已經寫過Cain、Yelich這兩位好手能替釀酒人帶來多大的幫助;另一篇文則評比了買賣雙方在Yelich交易案中收回的包裹價值。今天則要來談Cain的合約 — 釀酒人在這位32歲球員身上花了五年8000萬,這是個好投資嗎?
他們有這麼做的除了估算這筆合約的預期投報率,後面也將會探討此操作另一個被質疑的地方 — 原先就已經擁有Yelich、Ryan Braun、Domingo Santana、Keon Broxton、Brett Phillips等多名外野手的釀酒人,卻選擇繼續在這個位置補強砸錢。必要嗎?補其他位置的球員會不會比較好?收集那麼多外野手後,接下來該怎麼做?首先,我們先探討Cain是否值得這個價錢 — FanGraphs網站作家Dave Cameron在休賽季前預測他會拿四年68M、讀者群則預估4年73M;而Cameron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如果能用這個價錢簽到Cain,可以算是買到賺到。
由於很仰賴速度和防守的選手,比較容易在買賣市場上被低估、且考量今年外野手的供需市場似乎偏向有利買方,因此以速度和防守見長的Cain,一度被認為不容易拿到優渥的大合約 — MLB交易謠言網也預測他會拿四年70M。但也因為如此,他被認為有機會成為「被低估的好商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五年80M簽到他應該可以算是很合理的代價。雖然這張合約比多數人預估的還長一年,但總額也只比預期高出10M左右;就算Cain在36歲那年不值10M,也會不是什麼誇張的溢價合約。更何況,原本的預測價格被認為是撿便宜價,所以釀酒人多出一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試著推敲Cain的未來產能、推估他接下來五年究竟能貢獻多少預期價值。他到底值多少錢呢?首先,根據棒球預測系統ZIPS和Steamer,Cain本季的預測WAR大概在3左右 — 也就是一季可貢獻給球隊約三勝左右;按照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常用的球員老化模型,以下假設32歲的他往後每年會衰退0.5WAR、36歲之後每年衰退0.7WAR。藉此估算出預期產能後,還得再計算這些產能值多少美金 — 根據我去年季前的調查,大聯盟球隊平均願意花8.5M在自由市場上買一勝(不考慮功能性球員),考量MLB近年大約5%的薪水年通膨率,今年有機會上漲到9M。
假設往後每季的薪水年通膨率大約都是5%左右、再套入前述的老化模型計算Cain的產能,他未來五年的總產值經粗淺估算後大致如下:
球季 | 預期WAR值 | 每貢獻一勝的薪水 | 薪水總額 |
2018 | 3.0 | 9.00M | 27.0M |
2019 | 2.5 | 9.45M | 23.6M |
2020 | 2.0 | 9.92M | 19.8M |
2021 | 1.5 | 10.42M | 15.6M |
2022 | 0.8 | 10.94M | 8.8M |
總計 | 9.8 | 11.49M | 94.8M |
除了付出80M現金,釀酒人還在這筆簽約中丟掉一個第三輪選秀權(雖然價值不算太高)、並讓Cain拿到拒絕交易條款;而從上面的老化模型來看,他不僅確實有這個價值,甚至可以說釀酒人簽的漂亮(至少單就價錢來說)。當然,我們必須多考慮幾項環境因素 — 第一,今年的外野手市場似乎有供大於求的跡象、而且沒有太多球隊急著想補中外野手,這可能導致想積極競標Cain的買家沒那麼多。第二,就如前面所提 — 很仰賴速度和防守的球員,通常比較容易領到低於市價的合約;因為相較於衡量難度很低的打擊貢獻,每一隊對防守和跑壘的評價模式有比較大的分歧。
比如說,攻擊產能的老化曲線通常比較好算、評估難度可能也比較小;但防守範圍、守備位置移轉、跑壘產能和年紀之間的關係,各隊或許就會有不太一樣的衡量觀點。而比較難被評價的技術,就會因為其不確定性較高,所以在部分球團的決策模型中,無法獲得夠高的權重、或是被重視的程度相對較低。況且,曾經也有相關數據研究指出,棒球員的守備、跑壘能力相較於打擊,衰退幅度通常更大且來的更早;依靠聯盟一流跑速、金手套級的中外野防守攢積大量價值的Cain,可能因此較難拿到符合市價的大合約。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GtuLY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