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發展迄今已 70 餘年,從 BAA(NBA 前身)草創期的 11 支球隊到現今蓬勃發展的 30 支球隊,每支球隊都有屬於他們的歷史軌跡,而從球員角度,也參與了球隊的部分歷史。有些球隊的歷史第一人無可爭議,有些球隊則百花爭鳴。筆者試著討論一些球隊的歷史第一人,客觀數據加上主觀感受…
洛杉磯快艇,1970 年創隊於紐約州第二大城市水牛城,取名勇士(Buffalo Braves),在 Bob McAdoo 的帶隊下曾三進季後賽;1978 年遷至聖地牙哥後改名快艇,六個賽季後再稍稍北移至鄰近大城洛杉磯迄今,球隊曾經歷長達 35 年僅四次進入季後賽的黑暗時代,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在 Chris Paul 的領導下,Lob City(空拋之城)的名號響徹聯盟。隊史七次倒在 NBA 分區準決賽,始終無緣分區決賽,更逞論總冠軍賽甚至冠軍加冕,但漫漫長河依然有些值得一看的球星,以下先介紹筆者榮譽提名名單:
榮譽提名:
Randy Smith(效力 8 個半季,1971-79 年、1982-83 年):
得分:12,735 (17.8 ppg)
籃板:2,985 (4.2 rpg)
助攻:3,498 (4.9 apg)
抄截:1,072 (1.9 spg)
簡評:
第一位球隊自行選秀後培養出的球星,於 1971 年第七輪第 102 順位甫選中的他其經歷更是勵志,綽號「Iron Man(鋼鐵人)」的他更曾有過連續 906 場出賽的聯盟紀錄,迄今也僅次於 A.C. Green 的 1192 場,其耐戰程度堪稱模範。
在水牛城勇士隊打進季後賽的那時期(1974-76 年),從頂級綠葉成長至球隊二把手,1975-76 賽季有突破性的成長:21.8 分,5.1 顆籃板,5.9 次助攻入選 NBA 聯盟第二隊,也開始了連四季得分 20+ 的穩定表現;1977-78 賽季得分更高達 24.6 分,該賽季的 NBA All-Star Game 替補出賽拿到 27 分,獲 MVP 殊榮。
兩次 NBA All-Star 經歷的 Randy Smith,憑藉鐵人般的出席率,成為球隊歷史紀錄上,得分、抄截,甚至進球數的紀錄保持人,球隊歷史上有他的一席之地。
Danny Manning(效力 5 個半季,1988-94 年):
得分:7,120 (19.1 ppg)
籃板:2,399 (6.4 rpg)
助攻:1,132 (3.0 apg)
抄截:548 (1.5 spg)
火鍋:406 (1.1 bpg)
簡評:
1988 年率領堪薩斯大學拿下 NCAA 總冠軍,以球隊首位球員以「選秀狀元」之姿加入球隊,但第一年即因膝蓋手術僅出賽 26 場。
以球隊核心為目標的 Danny Manning 前幾年並未牢牢佔據先發位置,畢竟 6 呎10 吋但僅 230 磅的他耐撞力不太足,1991-92 賽季打法上已漸趨成熟,該賽季 19.3 分、6.9 顆籃板,3.5 次助攻,1.6 次抄截,1.5 次阻攻的全能表現,WS 更是達到生涯巔峰的 9.8,已 15 個賽季缺席季後賽後終於再次打進;隔年雖然效率有點下降,但球隊依然殺進季後賽,遺憾的是這兩個賽季球隊季後賽都是首輪遊。
1993-94 賽季在二月底被球隊交易至老鷹前,傳統數據有 23.7 分、7.0 顆籃板及 4.2 次助攻的表現,但籃板球的掌握度不足(TRB% 僅約 10 左右),加上老闆 Donald Sterling 有名的短視近利,最終球隊還是放棄培養。
這位在打法上「技術為上」的智慧型大前鋒,將數據的巔峰獻給快艇,在此隊生涯也有兩次 NBA All-Star 的經歷(也是職業生涯的唯一兩次),恰恰也是帶領球隊重返季後賽行列的那兩個賽季,雖然無法在 NBA 複製自己在大學的成就,但站在球隊歷史的切入點而言,睽違已久重返季後賽的首功當屬 Danny Manning。
Elton Brand(效力 7 季,2001-08 年):
得分:9,336 (20.3 ppg)
籃板:4,710 (10.3 rpg)
助攻:1,242 (2.7 apg)
火鍋:1,039 (2.3 bpg)
簡評:
公牛出道的他,其穩定 double-double 的表現在 2001-02 年賽季轉戰至快艇後即是球隊的核心人物;實際身高僅 6 呎 8 吋左右,超長臂展,低位技術純熟、中距離跳投不俗,加上優秀的防守與抓籃板能力(尤其是進攻籃板),在新世紀初擔任球隊「船長」角色當之無愧。
from NBA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GCkg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