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 2017/11/29 | 人氣 88
上篇提到的火箭、馬刺皆為在上個賽季就有著相當不錯的戰績(上篇由此點擊),而接下來要介紹的兩支球隊都是在本季組成新三巨頭,可望能在戰績方面三級跳晉升西區一級勁旅的球隊。
3.奧克拉荷馬雷霆 (目前戰績:8勝11敗 暫居西區第9)
(Photo credit: http://ift.tt/2xvgrNL)
在這個休賽季有許多大牌球星的異動,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Paul George與Carmelo Anthony加盟雷霆與威少Westbrook共組新三巨頭。然而開季至今戰績乏善可陳,僅8勝11敗在西區甚至連前8也排不上,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是三巨頭在進攻端無法配合?又或是替補球員能力過弱所致?
先給大家看個數字:99.0
這個數字不是雷霆的場均得分,當然也不是他們的場均失分,而是雷霆團隊的DEF RTG(每百回合失分)這個分數看似很高卻是排在聯盟第二低,僅次於有著帥哥教練坐鎮的波士頓賽爾提克。而這也表示雷霆的防守甚至比馬刺、勇士這些球迷印象中的防守強隊還兇悍。雷霆其實打從開幕戰就展現他們在防守上的默契,即便球員們皆在熟悉彼此,但各種mismatch、Pick&roll之後的換防以及協防都讓對手吃鱉,這源於他們有著頂級防守大鎖Andre Roberson、兼具體格與活動力於一身的水行俠Steven Adams,另外配上新血Anthony、George。這幾位球員的身材皆位在6呎7到7呎之間,足夠的活動力和一定的防守能力讓他們能像勇士一樣大玩無限換防。
但不幸的是雷霆看似無懈可擊的防守及專注度往往無法維持整場,雷霆在第一節防守可說是史詩級的好DEF RTG僅86.1,再配上OFF RTG 105.4的進攻效率讓雷霆往往在第一節就取得不錯的開局,但再接下來三節裡雷霆的防守進階數據DEF RTG可說是一瀉千里:2nd(99.9)→3rd(103.4)→4th(107.7),同時進攻效率也不斷下降直到第四節才些微上升。也因此,本季至今雷霆最常見的比賽劇本便是,第一節開局大殺四方,第二節對手開始慢慢將分差追上,第三節分數拉鋸或幾乎追平接著在第四節末期崩盤。
(Photo credit: http://ift.tt/2yAqSRc)
再取得大幅領先之後的鬆懈是人之常情,然而當比分被追近時如何穩住戰局找出穩定的進攻方式及戰術是雷霆較難看到的。常常看到雷霆在比分接近或落後時,Russel Westbrook在外線濫投或是盲切,或是Anthony、George在外線高難度出手,球隊關鍵時刻都交給球星單打便讓對手更好預測進攻路徑也更好部下防守陣型進行針對性防守。當一支球隊同時擁有三隻全明星等級的進攻武器,對於球隊絕對是大大加分,然而如何讓三隻球星有適當戰術配合(打擋拆、更多無球跑動互相掩護等等)增加進攻效率而非淪為球星單打也是雷霆教練團需要好好思考的。同時由三位球星的多項數據(包括得分、命中率)都創下近幾年新低,雖然巨星組團勢必會壓縮到彼此的進攻空間及數據但如何讓三位充滿天賦與能力的球員用更舒適更習慣的方式打球也是雷霆是否起飛的關鍵之一。
致命傷:整場比賽的續戰力以及板凳深度
(Photo credit: http://ift.tt/2j0OswD)
與其他球隊不同,雷霆相較之下比較沒有傷病的問題對於整季續航力疑慮較少,但就整場比賽的續航力無論是進攻端或是防守端的專注度能否持續都是雷霆能否守成的X因子。當然,隊伍續航力差與替補群絕對脫不了關係。攤開替補群一看,進攻端上僅Jeremy Grant、Raymond Felton以及Alex Abrines勉強稱得上有進攻能力,防守端上更是只有Jeremy Grant端得上檯面,從這個角度也不難發現雷霆在Steven Adams下場休息的那段時間禁區可說是門戶大開,尤其在遇上擁有頂級內線球員時即便有Grant、Anthony頂著這個缺點還是會輕易的被放到最大。
from NBA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BmXtq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