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球迷,也許在Hayward受傷之後,對球隊的期望只剩下大家健康打進季後賽、新秀快樂成長就好。然而,逆勢拉出一波16連勝,年輕的綠衫軍很明白地向全聯盟宣示,他們不只是來陪打而已。
16連勝關鍵在於防守。在少掉Bradley、Crowder兩名大小鎖之後,還能打出聯盟第一的防守著實令人驚訝。想要了解賽爾提克如何鑄成銅牆鐵壁,必須先認識他們的防守體系,他們有三個基本的防守原則:
- 逼向兩側:對球防守運用「ICE」、「Weak」
- 大膽協防:預防勝於事後補救
- 大量換防:聯盟顯學,搭配「延遲換防」
逼向兩側:對球防守運用「ICE」、「Weak」
面臨擋拆進攻時,賽爾提克會將持球者逼向兩側,內線球員踩住切入路線,這種稱為「ICE」的防守,引誘對手切入,卻不讓其輕易攻擊籃框。若被對手切入到防守中心,那不論何處來協防都會出現簡單的空檔。相反地,若是把持球者逼到兩側,那麼弱邊(非持球側)的防守者可以過來幫忙,持球者若想分球到弱邊的空擋,勢必要長傳,且傳球路線需穿過防守者。這是賽爾提克防守的核心理念。來看一段11/12防守暴龍的影片。
[embedded content]
可以看到兩次暴龍想發動擋拆,Tatum和Brown分別很積極地跳出來踩住往中間切入的路線,內線中鋒沉退保護籃框,同時會有人來釘點(罰球線附近)來協防。
並不是每次擋拆都會在側翼發動,若從中央發動的擋拆,他們則是採住對手的慣用手側,逼對方從非慣用手的方向切入,這樣的防守方式叫做「Weak」。下面是一段Jaylen Brown防守錯誤執行的回合,比正確執行的回合更能清楚他們的策略。
[embedded content]
Brown理當採住持球者的右手邊,逼對方往左邊切入,能看到Baynes已經在左邊切入的路線等待。然而Brown沒有踩對方向,讓對手從沒有屏障的右側切入輕鬆得分。事後可以聽到Baynes大聲提醒:「永遠要踩住慣用手側(It's always weak!)」
大膽協防:預防勝於事後補救
一般而言,當對手深入切入之後才補防到禁區,由於距離的關係,並不容易直接回到自己的對位,需要靠外圍防守輪轉,才能減少空檔的發生。相反地,賽爾提克的防守很主動積極地協防,可以看到每次切入,附近的防守者(one pass away)都會靠過來干擾,持球者收球時再趕緊補回自己的對位。他們相信預防勝於事後補救,如此以來可以避免防守輪轉的發生。
[embedded content]
在這邊必須特別提一下Horford,可以看到他多次的協防之後,仍舊能迅速地補防到外圍(closeout)干擾投籃。擁有這種高機動力的內線,能給予球隊防守很大的彈性。
大量換防:聯盟顯學,搭配「延遲換防」
[embedded content]
現代的防守中,換防已經成了聯盟顯學,賽爾提克同樣也是使用大量換防的球隊之一。因此,換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新一代的陣容讓他們的換防更有彈性(後面再談)。除此之外,綠軍還很好的執行了「延遲換防(Late switch)」的概念。直接用影片解釋。
[embedded content]
讀到這邊應該已經可以認出一開始簡單換防之後,接著就是前面提到的「ICE」防守,Tatum跳出來阻止,逼持球者往底線切入。前面沒有提到的是,由於內線球員必須先保護禁區,破解「ICE」最基本的方法就是Pick and Pop。在使用完ICE之後,不是讓Horford回去對位,而是隨即讓Tatum換防,減少具有外線能力的Porzingus獲得空檔的時間。
[embedded content]
另一種「延遲換防」則是發生在擋拆追不上持球者時。持球防守者並不是一開始就換防,而是先追著持球者跑一段,發現追不上後再換防到掩護者身上。
[embedded content]
同樣的概念,這回掩護者擋拆之後往禁區移動,那追不上持球者的防守者,這時候的延遲換防就非常重要,他必須努力去卡位,避免進攻籃板輕易的被搶走。
[embedded content]
最後一部影片涵蓋了前面提到的各種策略,可以試著看看自己能辨認出多少細節在一波防守當中。這些觀念其實NBA球隊都不會陌生,奉行類似原則的球隊也有,絕不是Brad Stevens的獨門絕招。問題在於說的比做得簡單的策略,執行的確實、少犯錯,才能造就出完美的防守。
from NBA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zz7bt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