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MLB@運動視界Sports Vision 盛世司令塔Billy Dickey--洋基球史20大球星(10/20) 皇璽會 http://www.iwin688.com

圖片來源:名人堂官網

一名生涯打擊率高達3成13,卻僅累積202轟、不到兩千安的野手應否進駐名人堂?若您擁有投票權,見到這數據想必會思忖良久。但換個面向看,倘若他能幫球隊在34年內狂奪傲視球史的17座世界大賽金盃呢?入龕是否尚不足以表其功勳?他,正是洋基歷經「棒球之王」魯斯(Babe Ruth)、「鐵馬」賈里格(Lou Gehrig)、「洋基快艇」迪馬喬(Joe DiMaggio),以迄曼托(Mickey Mantle)仍維持盛世不墜的樞紐、鎮守本壘後方的隊史初代掌門--迪基(Bill Dickey)。

迪基出身棒球世家,父親與兄長都是半職業選手,老弟則曾登上大聯盟,學生時期憑藉優秀基因跨界棒球與美足,就連打棒球都能兼練投手和二壘。因代替友人在半職業賽中蹲捕,強勁傳球臂力碰巧獲的球探青睞加入小聯盟球隊。據傳當時球探未隨身攜帶空白合約,雙方只能急就章在一張紙卡背面倉促締約,足見潛力令人驚艷,也就此催生出一代強打鐵捕。

儘管小聯盟時期迪基打擊不錯、蹲捕亦趨成熟,無奈未獲所屬大聯盟球團白襪隊賞識,甚至於第二年季後慘遭釋出。所幸識貨的洋基球探尼伊(Johnny Nee)得知消息後立馬電告總管貝羅(Ed Barrow),並以烏紗帽掛保證此子必成氣候,自此為球隊奠下霸業基石。

圖片來源:www.pinterest.com

1928年初登大聯盟後迪基出賽不多且表現普普,但其打擊潛力仍促使球隊毅然於隔年將本壘主控權交給他。初見魯斯坐鎮的「殺人打線」(Murderers' Row)後迪基亟欲見賢思齊,卻因猛揮大棒亂了套,擊出的界外球甚至被教頭哈金斯(Miller Huggins)謔稱為「生涯所見最大號高飛球」。接受哈金斯握短球棒、確實揮擊的建議後迪基終於回歸正軌,且繳出3成24打擊率、10轟與65分打點的優異成績,洋基也在補強貧打的捕手位置後瞬間升級為名震古今的「布朗克斯轟炸機」(Bronx Bombers)。

1936年起迪基邁入打擊高峰,該季3成62打擊率迄今僅茂爾(Joe Mauer)能掠其鋒,連續4年單季22轟起跳的成績則讓他一償強打者宿願,期間以捕手身分連年締造3成打擊率、百分打點的紀錄更直到一甲子後才被皮耶薩(Mike Piazza)刷新。最難得的是他生涯三振四壞比不到0.45,且大約6場比賽才吞下1K,選球力之精準不言可喻。

至於其蹲捕功夫更無須贅述,才24歲就被權威媒體「運動新聞」(The Sporting News)選為年度最佳捕手,場上冷靜、思考總是早打者一步,擅於引導投手等特質名聞遐邇。1936年起由於教頭經常調整投手群的先發後援角色,捕手的引導功力益形重要,反觀此時迪基不僅創下打擊高峰,還連4年帶領球隊直取大賽金盃。縱使季後賽打擊時好時壞,但投手在他帶領下屢創佳績卻如鐵般事實,就連敵隊的名人堂強投費勒(Bob Feller)都不禁讚歎:「在他接捕下,我有自信單季能拿下35勝。」

圖片來源:www.pinterest.com

講起話來慢條斯里、內斂沉穩的迪基其實也是性情中人,除了曾罕見地在場上一拳打裂衝撞本壘的跑者下巴,和室友賈里格之間的友情亦常為人稱頌。興趣相近的兩人無論場內外均相互扶持,1936年迪基因傷在季後賽表現不佳,賈里格揭露事實並為之抱屈;1939年後當賈里格罹患絕症時迪基則公開表示堅信好友終將回復健康,但其實迪基心裡比誰都清楚實際狀況,卻只能眼見昔日體魄健壯的賈里格病情漸重,並於2年後的追悼儀式中含悲致詞,送摯友最後一程:「這場聚會獻給賈里格,棒球史上最偉大的一壘手,以及好伙伴。」聞言者莫不鼻酸。

隨著摯友黯然退役,1940年起迪基竟呼應似地陷入生涯最大低潮,連續12年蹲捕百場的榮光背後盡顯疲態。隔年打擊率雖反彈,長打力卻一去不回,1942年甚至因傷只先發72場比賽。儘管如此,經驗豐富的他在季後賽仍受重用,且助球隊再下兩座金盃,1943年世界大賽關門戰的致勝兩分砲也成為球涯的絢爛終點。

老友Gehrig去世後,Dickey和知名影星Gary Cooper(左)合演紀念電影《洋基之光》,在片中飾演自己(圖片來源:www.pinterest.com)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GNvt2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