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不乏少了胳臂還能打棒球的人,但與他們交戰的對手也多是殘疾人士,只有 Jim Abbott 例外,他所面對的是大聯盟等級的打者。
1993 年 9 月 4 日,洋基投手 Jim Abbott 對印地安人投出了一場無安打比賽。古今中外能投出無安打比賽的投手很多,但 Jim Abbott 是最讓人感動的。因為他天生下來就沒有右掌,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克服先天的劣勢。
[embedded content]
Abbott 在密西根州長大,小時候常常被其他人恥笑,說他的義肢形狀像鉗子,還給他取了「虎克船長」的外號。他曾為此難過哭過,但他的父母不斷的鼓勵他、支持他。當 Abbott 說想要打棒球時,老爸每天下班回家就和他到附近的公園練球。
Abbott 左手臂力驚人,投出來的球剛猛有力,所以丟球對他來說沒有太多的困難,主要是在防守上,他必須解決投球後要如何接球的問題。艾爸爸不是教練,也沒受過專業訓練,但他替兒子發明了分段接球法。球投出後順勢將左手插入手套,等接到球後又馬上將手套掛在右斷臂上,再迅速將球從手套取出。對一般人來說很簡單的傳接球,Abbott 必須分成多項步驟才能完成,而且要練到一氣呵成,其背後所耗費的時間與心力,絕不是一般選手能比擬的。
[embedded content]
此外,Abbott 還要花費心思學習處理投手丘附近的內野短打,這是要反覆練習好幾百回才能造就跟常人一樣的防守能力。升高中時,其他學校的教練看到他的斷掌,特別交待球員用觸擊對付他,結果都被他順利刺殺在一壘前。
Abbott 對棒球的苦練使他在球場上威風八面,也讓他有了自信的來源,其在場上突出的身形與成績,漸漸有了名氣,高中畢業前,就被各大球探鎖定。多倫多藍鳥隊在第三輪選了他,但密西根大學也開出豐厚的條件網羅,Abbott 決定先到大學就讀,再進入職棒。
大二那年,Abbott 入選國家代表隊,當美國在泛美運動會做巡迴練習時,Abbott 拿下 8 勝 1 敗,ERA 1.70 的成績,尤其在哈瓦那對上古巴時,以 8 比 3 勝出,成為 25 年來第一位打敗古巴的美國投手。泛美運動會的正式比賽上,Abbott 出賽三場,2 勝 0 敗,無責失,帶領美國隊奪下銀牌。同年,他也拿到象徵美國業餘運動最高榮譽的 James E. Sullivan Award,以及全美最佳大學棒球員的金釘鞋獎。
「我從不認為我的缺陷對我的發展造成了限制,我不希望被貼上殘障人士的標籤,我一向要求自己的場上表現不要輸給平常人,所以我盼望被當成正常人,不管我的外觀上是否有什麼不同」。
1988年,Abbott 被天使隊第一輪選中不久,又披上國家隊的戰袍參加漢城奧運。熱身賽中,Abbott 又投出 8 勝 1 敗,ERA 2.55 的優異成績,並在冠軍賽,完投九局,打敗有野村謙二郎在陣的日本,替美國隊拿下金牌,Abbott 也被奧委會選為最佳運動員。
「我知道,你們對我的故事都感興趣,不過我希望我之所以會讓你們看中是因為我的球技」。
Abbott 的球技到底如何,當年中華隊在美國集訓時,與他對決過的陳金茂就說:
「Abbott 的球路以直球為主,球速大概有一百五,他的左手臂力很強,最恐怖的是控球奇好,變化球幅度也很大,那時候一看到他,我們就在猜,這小子鐵定是當時美國全業餘最 Top 的投手。…教練說我們可以自由觸擊,…結果大家觸了半天還是出局」。
中華隊另一位強棒林仲秋也對他印象深刻:
「他球速快、控球好、體型高大、球質也很棒,看他投球完全不覺得他少了一隻右手。Abbott 最讓我佩服的是他換手套的功夫,咻咻咻,才三兩下他就把從右手套到左手,他一定下過一番苦功」。
1989年,Abbott 沒有經過小聯盟的磨練就直升大聯盟,拿下 12 勝 12 敗,ERA 3.92 的好成績。1991 年單季18 勝,ERA 2.89,賽揚票選第三名,是他的生涯年。後來轉到了洋基、白襪,儘管表現稱不上亮眼,但都還是個堪用的先發。1999年,來到國聯的釀酒人,使得他除了投球之外,還必須上場打擊,用一隻手揮棒,打了兩支安打跟三分打點。
[embedded content]
雖然 Abbott 生涯後期球威下降,成績失色許多,不得不選擇退休,但不減人們對他的尊重。能夠克服獨掌的生理與心理障礙,在最高殿堂留下 87 勝,已經是非常傲人的成就。重要的是,他帶給了人們(特別是殘障人士)非常正面的教育意義,其殘而不廢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from MLB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http://ift.tt/2HZlSq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